练习讲评
课程价格: 免费
购买人数: 0人已购买
课程时长:
课程价格: 免费
购买人数: 0人已购买
课程时长:
练习讲评——学习文言文120个实词
语文高三文言实词检测3
班级 座号 姓名
31.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,正确的一项是( )
A.始适还家门(适:适应) B.与嬴而不助五国也(与:亲附)
C.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(当:抵挡) D.衡少善属文(属:劝,请)
32.下列对课文中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今以钟磬置水中,虽大风浪不能鸣也。(虽:虽然。)
B.当其欣于所遇,暂得于己,快然自足,不知老之将至。(暂:暂时,一时。)
C.甚善,名我固当。(固:确实,本来。)
D.郦元之所见闻,殆与余同。(殆:大概。)
33.下列对课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吾家读书久不效,儿之成,则可待乎!(不效:没有效果,这里指在科举上无所成就。)
B.余既为此志,后五年,吾妻来归。(归: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。)
C.外无期功强近之亲(“期”指穿一年孝服的亲族,“期功”指关系比较亲近的亲属。)
D.前太守逵察臣孝廉,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。(秀才: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,与科举考试的“秀才”不同。)
34.下列对课文中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大母过余曰:“吾儿,久不见若影,何竟日默默在此,大类女郎也?”(过:批评,责备。)
B.乃瞻衡宇,载欣载奔。(衡:横木,横木为门是贫者之居的布置。)
C.问征夫以前路,恨晨光之熹微。(恨:怨,遗憾。)
D.传其事以为官戒也。(传:记载,用文字记录。)
35.下列对课文中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,正确的一项是( )
A.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?故病且怠。(病:患重病,文中指生病)
B.借书满架,偃仰啸歌,冥然兀坐,万籁有声。(兀:静止,静静地)
C.盖叹郦元之简,而笑李渤之陋也。(陋:简单,简陋)
D.驼业种树,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,皆争迎取养。(养:种植。)
36.下列对课文中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九岁不行,零丁孤苦,至于成立。(不行:不会走路。这里形容柔弱。)
B.欲苟顺私情,则告诉不许。(告诉:被动用法,用作谓语,被告知。)
C.于是怅然慷慨,深愧平生之志。(慷慨:句中指感叹,叹息。今义指大方,不吝惜。)
D.后之览者,亦将有感于斯文。(斯文:文中指这次集会所创作的诗文。今义指文雅。)
37.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( )
A.故今具道所以 原因 冀君实或见恕也 或许
B.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不只是 永保无疆之休 休养生息
C.简能而任之,择善而从之 选拔 仁者播其惠,信者效其忠 献出
D.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有人物有情节的事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
38.下列选项中,对“道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( )
A.仲尼之徒无道(说)桓文之事者(《齐桓晋文之事》) B.臣之所好者道(道理)也,进乎技矣(《庖丁解牛》)
C.若舍郑以为东道(道路)主(《烛之武退秦师》) D.从郦山下,道(取道)芷阳间行(《鸿门宴》)
39.下列各句中、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 )
例句:良庖岁更刀、割也(《庖丁解牛》)
A.赤也为之小,孰能为之大(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) B.五十者可以衣帛矣(《齐桓晋文之事》)
C.君为我呼入,告得兄事之(《鸿门宴》) D.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(《鸿门宴》)
40.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B.愿陛下亲之信之,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信任
C.烟涛微茫信难求 音信 D.低眉信手续续弹 随意
41.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马无故亡而入胡 《塞翁失马》 死亡 B.河曲智叟亡已应 《愚公移山》 通“无”,没有
C.今亡亦死 《陈涉世家》 逃跑 D.追亡逐北,伏尸百万 《过秦论》 逃跑的人
42.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( )
A.必不能禁失吾之悲/重刑法以禁之
B.吾之逃家复归也,汝泣告我/望今后有远行,必以告妾
C.不能竟书而欲搁笔/竟日不出门
D.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也/吾作此书,泪珠和笔墨齐下
43.写出加点词语的解释,并翻译全句。
桴止响腾 响, 。 句意:
偭规矩而改错 偭, 句意:
勖尔植 勖, 句意:
或执杖而耘籽 耘, 句意:
适得府君书 适, 句意:
匪我愆期 愆, 句意:
多谢后世人 谢, 句意:
字而幼孩 字, 句意:
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相,偏指一方,她。句意:我从门板外回答她。
44.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,并翻译全句。
(1)百姓皆以王为爱也( ) 句意:
(2)焉用亡郑以陪邻( ) 句意:
(3)令将军与臣有郤( ) 句意:
(4)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( ) 句意:
(5)董以严刑( ) 句意:
(6)各各竦立以听( ) 句意:
(7)俾入邑庠( ) 句意:
参考答案:
31.答案:B 适:出嫁 当:对等 属:连缀
32.A
【详解】
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。
A.句意:现在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,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,何况是石头呢!虽:即使。
33.B
【详解】
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掌握能力。
A.句意: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,孩子你的成功,就希望指日可待了啊。
B.归:指女子出嫁。“归宁”才是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。句意:我写了这篇文章之后,过了五年,我的妻子嫁到我家里来。
C.句意: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。
D.句意:先前有个名叫逵的太守,察举我为孝廉;后来又有位名叫荣的刺史推举我为优秀人才。
34.A
【详解】
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。
A.过:探望,探视。句意:祖母来看我,说:“我的孩子,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,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,真像个女孩子呀?”
35.B
【详解】
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词意思的掌握能力。
A.病:困苦。句意:又怎能增加我们的生产,使我们生活安定呢?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。
B.无错。句意: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,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,有时长啸或吟唱,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,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。
C.陋:浅薄,行为方式鄙陋,见识肤浅。句意:叹惜郦道元的简略,嘲笑李渤的浅陋。
D.养:用,使,这里指雇佣。句意: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,都争着迎接雇佣他。
36.B
【详解】
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。
B.“告诉”在句中作主语,申诉。句意: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,但申诉不被允许。
37.C
【详解】
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。
A.后句,句意:希望你或许能够原谅我。“冀”,希望。
B.后句,句意: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。“休”,美好,美善。
D.前句,句意:降低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。“故事”,旧例,前例。
38.B
【详解】
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。
B.“道”:事物的规律。句意: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,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。
39.C
【详解】
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用法以及意义的能力。
例句,“兄”,名词用作状语,像对待兄长一样;句意:你替我请他进来,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。
A.“小”“大”,形容词用作名词,小相、大相;句意: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,那么,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?
B.“衣”,名词用作动词,穿;句意: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。
C.“岁”,名词用作状语,每年;句意: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,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(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)。
D.“王”,名词的使动用法,使……称王;句意: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关中王。
故选C。
40.C
【详解】
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。
C.“音信”错误。句意:烟雾波涛中,朦胧缥缈,实在很难寻访。“信”,实在。
41.A
【详解】
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。
A.“死亡”错误。句意: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。“亡”,跑。
故选A。
42. D
【详解】
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。
A.前句,经受。句意: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。
后句,禁止。句意:加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。
B.前句,请求。句意: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,你小声哭着请求我。
后句,告诉。句意:希望今后要远走,一定把这事告诉我。
C.前句,完,完成。句意:不忍写完而想搁笔。
后句,整,全。句意:一整天不出门
D.都是书信的意思。前句句意: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!后句句意:我写这封信,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。
43.写出加点词语的解释,并翻译全句。
桴止响腾 响,回声、声音。句意:鼓槌停止了敲击,声音还在响。
偭规矩而改错 偭,违背。句意: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。
勖尔植 勖,勉励。句意:勉励你们栽种。
或执杖而耘籽 耘,除草。句意:有时放下手杖,拿起农具除草培土。
适得府君书 适,刚才。句意:刚才得到太守的信。
匪我愆期 愆,拖延。句意:不是我拖延日期
多谢后世人 谢,劝诫。句意:多多劝告后世的人。
字而幼孩 字,养育。句意:养育我们的小孩。
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相,偏指一方,她。句意:我从门板外回答她。
44.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,并翻译全句。
(1)百姓皆以王为爱也(吝啬) 句意:老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一头牛 。
(2)焉用亡郑以陪邻(增加) 句意:(您)怎么能用灭亡郑来加强邻国的土地呢?
(3)令将军与臣有郤(通“隙”,隔阂、嫌怨) 句意:令将军与臣有郤。
(4)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(决定、确定) 句意:所以用不着战争,谁强谁弱,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。
(5)董以严刑(督察) 句意: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。
(6)各各竦立以听(肃敬) “竦”,敬也。肃敬,恭敬。句意:每个人都恭敬地站着听。
(7)俾入邑庠(使(达到某种效果)“俾”,让,使(达到某种效果)。句意:让其入县里的学堂。